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建工作 >> 正文

【身边的共产党员】袁显举: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教学科研双向实践者

2021年10月18日 10:57  点击:[]

  

袁显举,男,汉族,博士研究生,副教授,2009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365平台官方版下载车辆工程专业负责人,2021年获评十堰市“优秀共产党员”。


 

201512月,袁显举获得华南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并于20161月回到母校,担任365平台官方版下载车辆工程专业教师。入职以来,他积极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认真领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守党的纪律,严格履行师德规范,始终将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将党员及科学家甘于奉献的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探索思想引领和技术驱动融合的教学和科研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效果。

回归母校,讲好技术驱动课堂的立志故事。博士毕业时,袁显举老师婉拒了诸如广州大都市的高校职位,也没答应导师郭孔辉院士的企业技术管理的邀请,而是怀着深深的母校情节回到了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然而,开始担任《汽车构造》、《汽车理论》课程教师时,袁显举发现相当部分学生仍然集中关注课本、对业界新理论和技术不够敏感,对新技术如何发展、新技术诞生的过程、如何创新等方面没有知觉。出现相应情况,他感到十分焦急,但没有成熟的改革示例。他思考了很久,始终想到自己是党员,有责任尝试,应该勇于承担失败的责任,起码可以为如何改变积累经验。与课程组讨论之后,他在课本所述基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积极捋顺技术发展脉络,持续将科研及前沿技术按照技术发展时间节点与市场驱动因素融入课堂,使得课程内容清晰体现最初的产品原理及技术、中间发展历程、当前的技术特征及代表性产品、尚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引导学生采用现代工具与分析手段复现理论、技术、方法所述方案。学生对这一新的模式和内容兴趣高涨,但学生新鲜劲头过去之后、对突如其来的变革带来的巨大压力感到疲惫与不适。此时,他将著名科学家科研担当品质、党员技术攻坚案例、自身科研心得、往届学生奋斗故事等融入疲惫间隙,课程节点相关立志故事活跃了课堂气氛、恢复学生坚持的信念,最终均能以更高的质量完成课程学习。


1B39F


甘当先锋,深耕研究生培养“试验田”。 20165月,袁老师开始担任硕士生导师,但如何当导师、究竟如何培养研究生、该培养到什么程度对他来说处于一片空白。与许多企业交流后发现,企业希望研究生具备“理论-技术-产品”相结合的开发能力或者发展潜力。然而,如何培养复合型研究生对他来说是另外一个空白。两项空白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他始终和研究生唠叨“艰难困苦时期”党员带头吃苦精神和定力”,总说“再难也有条件、不能难过那些时期、总能解决问题”,亲自强化自己及引导研究生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锻炼理论、技术、工程、工艺、图纸、工具、创新、写作、交流、协作、申报、动手实践能力。经过三年的探索,形成自己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始终以企业产品开发为导向,人均以3-5SCI/EI期刊论文、1-3项专利、1项新产品方案支撑学位论文。诸如三一重工、博世下属企业连续对两应届生开出高薪及高额安家费的待遇,甚至出现通过猎头公司邀请应届生工作的情形,验证了复合培养模式在企业的深度认可。

 


2F4C4


交叉融合,争当科研排头兵 科研是他的强项之一,他始终将党员的担当与自己的优势相结合,积极探索,争当单位的科研排头兵。他结合交叉学科的探索,在高精度电液比例系统、连续阻尼可调减振器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前瞻性,已经在企业推广试应用;构建了不同于德尔福主导的磁流变液减振器相应技术体系、确立了以7项发明专利为主的技术群体、形成了完善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拟实现产业化;于线控转向系统及故障应急装置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复杂性、空间、成本、精确性、故障后安全行驶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优势,确立了原创性技术方案;在数学方面,一定程度地解决了薄板振动、堆栈结构、液压、系统动力学等相关的高阶、强非线性、耦合的偏微分系统的计算难题,获得工程领域所需求的简单、快速、易收敛、高精度的方法,其已经被部分科研团队采用、效果良好;正全力攻坚“机电磁液热”耦合复杂零部件或者系统的一体化瞬态设计、模拟、调控关键理论和技术难题;努力开展智能农业机械方面理论和技术研究,确立了适合广大中国农村山地及丘陵地带的小型电动智能作业机械。基于相应研究,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委托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7项,参与四川省科技厅、零部件企业等委托科研项目10余项,累计协调科研经费近600万元。于机械、液压、电磁、力学、数学、建模等交叉领域发表及录用SCI/ EI期刊论文近16篇,申请及授权发明专利30项。


1E59B


践行服务意识,乐于扎根企业。就像同事们说的那样,只要他不在办公室,就指定出差去企业了,为自己的理论和技术落地生根找出路去了。只要一有空隙,他的身影遍布十堰、襄阳、广州、长春等地企业,一道寻找问题的突破口,发掘新的课题,进一步充实教学素材,为研究生探寻新的产品开发任务。经过长期的积淀,他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已经在部分企业推广应用,尤其在连续可调悬架系统关键零部件开发、系统集成、控制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对下一代高端商用车驾驶室、底盘、座椅悬架系统产品开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入职学校5年来,袁显举在本科生教学、研究生培养、科研工作、服务企业四个关键方面无不以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始终以党员该有的担当引领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关闭